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中医养生

健康资讯

中医养生

【马博士讲女科】辨“体”(一):因人而异,适体调养

发布时间:2020-10-19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在门诊中,经常听到许多女性朋友这样说:“我从小体弱,常生病”、“我常常怕冷,手脚不暖和”、“我脾气急,容易上火”、“我脾胃弱,经常腹泻”“我容易出汗”、“我不敢吃油腻的,不敢吃凉的”……这些其实都与我们的体质有关。

什么是体质呢?中医是怎么认识的?体质与疾病的发生是怎样的关系呢?

所谓体质,就是人体禀赋于先天父母,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现的是每个人与众不同的差异,就如同高矮胖瘦一样。

中医的体质概念与人们常说的气质不同。气质是指人在先天、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人格心理特征,即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体质包括气质,气质不等于体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如《内经·灵枢》的《阴阳二十五人》和《通天》中就提出了两种体质分类。在《素问·异法方宜论》里指出,东南西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也要随之而异。

后世医学家在《黄帝内经》有关体质学说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例如朱丹溪《格致余论》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

近代医家,通过较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提出了我国人群九种体质分类,这对指导体质辨识,辨体养生,自我调摄等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体质与疾病发生是怎样的关系呢?

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有:“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这说明体质因素是发病的内因,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也就是说健康人可以表现出不同体质,但体质的偏颇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女性阳虚体质多见,更容易发生阳虚病证。

温病大家叶天士在《外感湿热篇》中说:“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指明了疾病诊治与体质的关系,即同一地域,同一病症,不同体质的人在中医治疗、调养时是不同的,需要辨体论治、辨体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