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

【初心讲堂】——老少携手 讲好我与党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4-2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10421095053.jpg

  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

  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

  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资源。

  — 习近平(摘自2011年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同志,团员青年朋友们,大家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了进一步“学党史、守初心,筑梦两个一百年“,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离退办、团委自2021年4月20日——12月31日每月推出初心讲堂。

  老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亲历者、见证者,老干部工作人员、离退休党员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回顾个人的成长历程,曾经的岁月青春流淌,通过一个个微故事,缅怀激情燃烧的岁月,团员青年们聆听老同志的光荣事迹,抒发他们的所思所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热情讴歌卫生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离退办、团委

  2021年4月20日

第一讲

《马背上摇篮》

宣讲人

微信图片_20210421095528.jpg

北京老年医院离退办主任 王军娜

初心讲堂——王军娜

平凡之处唱响青春之歌,

老少携手讲好党的故事。

马背摇篮回忆激情岁月,

迎接建党筑梦两个百年。

微信图片_20210421095058.jpg

  在我们医院的服务对象中有一位离休干部,她就是95岁的李惠清老人。今天我讲述的故事就是她在延安保育院的那段历史。从李老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些始终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的好干部、好同志,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克服困难,贡献自己光和热的精神。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挖掘红色故事,讲给年轻一代听,让红色基因薪火相承。

  1944年秋,在抗日战争总反攻争取胜利的前夕,延安将有大批干部奔赴前线。为解决这部分出征干部的子女寄托问题,及从后方送到延安来的烈士子女的抚育问题,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商定,再筹建一所保育院。经过半年多的筹建,1945年6月1日,延安第二保育院在抗日总反攻的号角声中,迎来了第一批孩子。李惠清来延安之后便成为其中的一名保育员,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下令胡宗南进攻延安,在延安附近增兵两个师,毛主席命令非战斗单位撤离延安。1946年11月5日晚上,院长召开全体人员大会,传达了康克清主任的命令,“力争三天,最多不超过5天,必须撤离延安,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得在,一定要把孩子一个不少的安全带到目的地。就在这时她又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1946年11月11日、12日分两批撤出延安。出发时,驮床放在毛驴上,把孩子们的被褥、枕头连铺带盖放在小床里,孩子们坐在小床里即舒服又暖和。小驮床太好了,做工好,设计也很科学,捆扎也很结实,在张炽昌院长带领下,130多个孩子和百十个工作人员,翻山越岭,通过了敌人一道道的封锁线。

  遇到敌机扫射,保育员带着孩子们跑到老乡的窑洞里,让孩子们都趴在炕后边,保育员用身体为孩子们挡子弹,1947年2月中旬,遇到敌人飞机扫射,马被机枪扫射吓惊了,拉着车疯狂地往前奔跑。北边的车轮,掉到马路下边的沟里,车翻了,牲口也被摔下去。小床挂在半山腰,救上来的两个孩子,毫发无损、安然无恙。

  由于傅作义要进攻石家庄,1948年10月底的一天,又接到命令进行转移……,转移途中,孩子们起来难消的虱子、难治的疥疮,还流行起了腮腺炎,真是一路多灾多难……

  1949年9月,周恩来副主席要了两节车厢,让保育院的人员和孩子们坐火车到北京,从延安带着孩子们撤离,再把孩子们带到北京。她和第二保育院的战友护送孩子转移,历时2年10个月,辗转3340里路。1949年9月,在各地方政府、解放军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帮助下,130个孩子平平安安、一个不少的送到了党中央毛主席身边,圆满的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艰巨任务。

  人 物 简 介

  李惠清,女,北京老年医院离休干部。1926年6月出生,1944年9月参加革命,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9月起先后在延安第二保育院、中央卫生部幼儿园任保育员,1960年8月在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任管理员、1972年12月历任北京结核病医院图书馆图书员(现北京老年医院)、托儿所所长、1982年9月离休。

青年感言

  团委委员 王岱稳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团干部,我从来到北京老年医院的时候,我就知道李惠清奶奶的光荣事迹,那个时候党委邀请李奶奶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述了那个动荡岁月的故事,今天再次在《初心讲堂》学习了李奶奶的光荣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青年党员,青年团干部要向先辈们学习、要继承先辈们红色基因!

  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和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且不断的复习基础知识,多参加学习班,虚心向老师们请教学习,努力掌握好为人民服务的技能和本领。遇到疑难病例和自己学习盲区,要多科研,多查阅文献和资料,不能当逃兵,对病人含糊其辞,切实做到急病人之所急,为患者排忧解难。

  其次,我们青年党员、团员医务工作者一定要静下心踏实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组织的螺丝钉和一块砖,发挥吃苦耐劳、流汗流血的精神,坚守岗位,坚守责任,在岗位上钉住,敢于担当,愿意奉献,让我们的青春不留遗憾,我们会努力工作,专心学习,钻研业务,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临床一线,把自己的爱心和知识技术奉献给心爱的临床事业!

  ——团委委员 王岱稳

  外一团支部书记 赵伊琳

小小的摇篮里

  “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得在,一定要把孩子一个不少的安全带到目的地”,这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心生敬佩。

  “两年零十个月的远征,冒着枪林弹雨、翻越崇山峻岭走过的三千里行程”,三千里的长路已经结束了,但马背上摇篮的精神却代代传承着。百年党史,在祖国危难之时,共产党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同敌人面前奋勇拼杀。纵使会流血,纵使会死去,但这份勇于担当的精神,注定了中国人民的胜利。

  回望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在党旗下我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更加需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克服重重险阻、迎难而上、挺身而出!

——外一团支部书记 赵伊琳

  外二团支部书记 闫申

为有暗香来

  2021年我国将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又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里,我有幸阅读了我院离休老职工,李惠清老人的故事,心里充满感慨。

  从1946年撤出延安,到1949年与孩子们安全返回北京,将近3年的时间,除了要照顾烈士子女,还要保证路途中的安全,更要躲避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一个20出头的青年,原本正是“恰同学少年”恣意狂狷的年纪,为了一个信念,担负起重大的责任,保证全部孩子的安全,这份工作虽然不像前线的指战员那样有流血牺牲,但是一样困难重重,当时的一群青年人就这样默默奉献,甘于牺牲,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李惠清老人做出的牺牲和奉献是值得当代所有年轻人去学习,习总书记曾说过“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值此百年历史交汇期,我们应该学习的是这种精神,在自己的岗位认真工作,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做好本职工作,砥砺前行。立志、立业、立品,努力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走好关键一步,去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意义的人生。

——外二团支部书记 闫申

  内五团支部书记 王凯

  今日认真阅读《马背上摇篮》一文,文章中讲述的是一位95岁的老人在延安保育院的历史故事,从这位老人身上,学习到那些始终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的好干部、好同志,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不怕敌人、克服困难,贡献自己光和热的精神。也深切的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雨露,在我们心目中党是神圣而伟大的,我们将永远追随着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文章中马背摇篮精神一直传承,它是一种信仰、是希望、是永恒,是点燃一个名族的火种。一辈辈老党员的精神,始终鼓舞激励着我们,是我们工作学习的榜样,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新时代的发展助力自己的力量。

——内五团支部书记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