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专家谈健康

健康资讯

专家谈健康

【小帕讲故事】剂末现象,寂寞之苦

发布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10607134301.gif

  剂末现象,寂寞之苦

  有这样一位阿姨:

  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不自主抖动,安静状态下明显,紧张、激动时加重,放松时减轻,睡眠后消失。于某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予“中药”治疗。之后症状缓慢加重,逐渐累及双下肢。

  5年前,出现双下肢不自主抖动,肢体活动不灵活,僵硬、走路慢、小碎步,就诊于另一知名医院,先后给予金刚烷胺、多巴丝肼、普拉克索、司来吉兰等药物治疗,上述症状明显好转。

  3个月前,自觉药效减退,1天之内症状波动明显。服药后症状好转,约3小时后症状加重,肢体震颤明显,行走时出现步态冻结,伴情绪低落、出汗、吞咽困难等。

  针对这位阿姨症状波动的特点,小帕有一个专有名词:剂末现象。

  这就是小帕患者经常会提到的:为什么我服药后没有以前管用了?为什么药物没有以前作用时间长了?欲知详情,请看下文:

  什么是剂末现象?

  剂末现象的定义:在每剂左旋多巴作用末期(下一剂左旋多巴服用前),逐渐再次出现可预测的小帕症状,表现为左旋多巴获益时间≤4小时,或者在患者服药时间间隔增加时也可能出现,包括:剂末运动不能和可预测的开-关期。

  剂末现象是小帕患者出现最早、最常见的运动波动症状。而且,剂末现象不但包括运动症状,比如震颤、僵直、动作缓慢等,还包括抑郁焦虑情绪、出汗异常、麻木不适感、思维迟钝等等。这时候,小帕患者淡漠呆板、情绪低落,所以小芙姐称其为“寂寞的剂末现象”。

  小帕患者如何评估是否有剂末现象?

  Wearing-off-9项自评问卷(WOQ-9)量表是评估剂末现象简单有效的量表,而且漏诊率很低。

微信图片_20220523162724.jpg

  当小帕患者出现WOQ-9中任何一个症状或多个症状且在下一次服药后症状缓解,即可提示存在剂末现象。

  如何克服寂寞的剂末现象?

  我们进行左旋多巴的标准治疗,每日都是分次服用,间断给药,所以血药浓度达不到稳态,一旦血浆浓度降低,则引发“脉冲性刺激”,出现剂末现象。

  所以,要改善剂末现象,我们就要实现持续多巴胺能刺激,维持左旋多巴血浆水平恒定,避免对多巴胺受体的“脉冲样刺激”。

  改善小帕的剂末现象,有以下方法:

  1.调整口服药物:

  调整左旋多巴给药次数:是起效最快和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在运动波动的早期此方法可能有效。

  潜在风险:增加服用左旋多巴的次数的同时,常不能减少每次服药的剂量;增加每日左旋多巴制剂的总剂量,会进一步增加远期的剂末现象和异动风险。

  联合用药:符合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的理念。加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OMT抑制剂、B型MAO抑制剂、金刚烷胺或者抗胆碱能药物。药物的选择需基于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便捷性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倾向。

  2.皮肤贴剂:罗替高汀贴剂。

  3.辅助装置:经皮阿扑吗啡注射泵、肠道输注左旋多巴。

  4.脑深部刺激术。

  现在我们知道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阿姨,服药后为什么有效时间越来越短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找到了症结所在,通过小芙姐调整药物治疗,阿姨的症状不再波动,日常生活能力和情绪明显改善,不再承受剂末现象的寂寞之苦!

撰稿:吴玉芙

小帕、小芙姐形象设计:赵浩凯

微信图片_20220315101043.jpg

欢迎关注帕金森病多学科管理公众号

带给您全新的疾病管理体验

把您的小管家领回家吧!

微信图片_20211215115053.jpg

吴玉芙,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运动障碍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20余年。擅长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及各种神经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 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病等的诊治。主持或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多篇,主编或参编专著多部。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运动障碍专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