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院举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践交流研讨会

为深入推动老年医学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以老年医学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0月21日,我院举办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践交流研讨会”。会议聚焦临床营养体系建设与医疗质量核心制度信息化管理两大关键领域,特邀业内权威专家分享前沿经验,为全院医护人员呈现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盛宴。院长禹震、副院长倪如暘出席会议,临床医技质控人员及医务处、护理部、信息中心、药学部、门诊部、病案科、营养科等部门业务骨干参会。

会议由医务处副处长王静主持。
开场致辞

倪如暘副院长 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医院高质量发展需实现硬实力、软实力与巧实力的协同提升。她指出,临床营养作为老年医学综合评估与临床干预的核心内容,已逐步脱离 “重技术轻营养” 的传统模式,成为老年患者全人管理的重要支撑;而病案智慧化质控则是突破医疗质量提升瓶颈、破解管理难题的关键举措。“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全院能进一步明晰‘大营养平台’建设路径,汲取病案管理创新思路,切实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学术分享交流环节

北京小汤山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莉 以 “构建院内营养不良管理体系,确保患者安全” 为主题作专题讲座。她围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临床营养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系统分析临床营养科建设的必要性,着重强调营养科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临床实例与数据,深入阐释营养不良对患者康复进程、医疗安全及诊疗质量的多重影响。同时,王莉副院长详细拆解院内营养不良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从组织架构搭建、三级诊断流程实施、五阶梯治疗方案应用,到护理协同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分享了北京世纪坛医院等单位的成熟实践经验,提出 “要通过多学科协作、标准化流程落地与全周期质量控制,将营养治疗打造成与手术、药物治疗同等重要的一线治疗手段” 的核心观点。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务处莫陶欣 则聚焦 “医疗质量核心制度信息化管理实践” 展开分享。她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35项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监测指标要求,通过案例演示,直观展示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病案智能质控领域的创新成果:依托 AI 技术实现病历书写实时提醒、逻辑错误自动识别、核心指标精准提取,推动该院病案质控覆盖率从人工时代的3%跃升至 100%,显著降低病历缺陷率,大幅提升质控效率。此外,莫陶欣老师还细致剖析了18项核心制度的信息化实施路径,涵盖首诊负责制的转科闭环管理、手术安全核查的系统锁定机制、危急值报告的全流程追溯等实操要点,并分享了肿瘤专科质控的特色做法,为我院信息化质控系统优化提供了宝贵参考。
交流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参会人员围绕临床营养评估实操难点、多学科协作机制优化、特医食品医保政策衔接、信息化系统功能适配等实际工作议题,与专家展开深度探讨。专家针对问题逐一答疑,现场思路碰撞频繁,有效解决了多项工作困惑。
总结讲话
倪如暘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为我院带来了前沿的管理理念与可复制的实践范例。她要求,全院各科室、各部门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快推进临床营养体系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在现有质控系统基础上,逐步优化病案智慧化质控模式,通过 “理论学习+实践探索” 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为我院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跨院学术交流平台,更为我院老年医学特色发展、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指明了方向,为助力三甲创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供稿 | 医务处 杨海娇
编辑 |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