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医学人文 | 让皱纹里盛满阳光
作者 郑添茹

老年医学科 主治医师
擅长老年患者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及管理。
导语:
初春的阳光洒满病房,86岁的孟奶奶扶着扶手稳步前行,皱纹里盛着的光,藏着一段从"放弃生命"到"热爱生命"的蜕变。当医学遇上温度,多学科团队的"组合拳"与耐心倾听的温柔,终将病痛阴霾驱散。本期「医学人文」,带你见证这场跨越生死的治愈之旅。

清晨,初春的阳光,透过病房的玻璃窗,在地板上织出金色纹路。即将出院的孟奶奶正扶着走廊扶手慢慢踱步,每一步都像孩童学步般专注,嘴角扬起的弧度里,藏着对家门的无限向往。阳光吻过她满脸的皱纹,那些深浅不一的沟壑里仿佛盛着光。
这一幕,让站在走廊尽头的我鼻尖微酸,心底更是泛起一阵叩问:我们常说“治愈”,可真正的治愈,究竟是修复了身体的损伤,还是唤醒了生命本身的渴望?
谁能想到,一个月前的孟奶奶在病床上把自己蜷成一团,仿佛一片失去生机的落叶。86岁的她刚闯过股骨头置换手术的关卡,却被术后持续的疼痛和莫名的腹痛拖入深渊。

她整日蜷缩在被单里,眉头拧成解不开的结,连最爱的小米粥也拒不沾唇。“疼啊……还不如就这么去了……”微弱的呻吟像细针,扎在在场的每个人心上。大女儿红着眼眶攥着母亲枯瘦的手,那句“早知道遭这罪,说什么也不让您挨这一刀”的自责,更是重重砸在我这个主治医生心头。
那一刻我突然清醒,这绝不是单纯的术后肢体康复问题。最终老年多学科团队的老年综合评估给出了答案:重度营养不良、肌少症、衰弱、中度抑郁、疼痛……这些老年综合征像一张张无形的网,将老人的生命力一点点抽离。我们很快制定了阶梯式镇痛方案、个性化营养支持计划和康复训练计划,但所有人都清楚,最关键的“处方”,从来不是药物或器械,而是重新点燃她对生命的渴望。
第一次尝试协助孟奶奶坐起时,她的手死死抓住床栏,指节泛白,眼里满是抗拒与恐惧。

我轻轻覆上她的手,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粗糙质感,“奶奶,您手上这茧子,年轻时一定是个能干的人吧?”“您瞧见窗外那棵老槐树了吗?它经历过多少风雨,可每年春天依然会发出新芽”。她顺着我指的方向望去,阳光穿过槐树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沉默良久,她终于缓缓点了点头。
改变的契机,藏在一个值班的夜晚,我查房时没有按常规问诊流程,而是翻开手机相册,把两岁半二宝的照片、视频递到她眼前——这是家属提到她生病前最喜欢在小区里逗小孩。

“奶奶,您觉得这个小孩可爱吗?”她浑浊的眼睛突然动了动,“可爱”,她轻声应着,话匣子就此打开,讲三个孩子小时候的趣事,讲小区里哪个孩子最黏她,往后的每天查房,我都会多停留十几分钟听她说话,看着她眼里的戒备终于融成了泪光——那泪光里,有委屈,有思念,更有“被听见”的踏实。我不禁反思:有时候,多听一句话可能比多开一种药更有用。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个细节都闪着光。康复师小周带着孟奶奶做关节活动度训练,从屈膝30度到90度,屈髋40度到90度,右下肢肌力从3级到5级。每一步都耐心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瓷器。
营养师小姬顺着她的口味调整配餐,把可代餐的全营养素融进小米粥里,或者水果口味的肠内营养液,哄着她一口口喝下。从最初坐五分钟就气喘吁吁,到后来能靠着床头讲完一整个故事;从需要子女喂水,到主动问“明天能不能加个鸡蛋羹”。最让我们振奋的,是她第一次尝试站立那天。

在助行器的支撑下,孟奶奶全身颤抖着坚持站了整整一分钟,豆大的汗珠顺着皱纹滑落,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那是生命重新焕发的光彩。看着这一幕,我突然明白:医疗团队的“组合拳”,从来不是各司其责的“流水线”,而是每个人都带着“温度”发力。
“郑医生,您到底给我妈施了什么魔法?”当子女们看到孟奶奶能扶着助行器自己走到走廊尽头时,大女儿激动得声音发颤。我笑着指向忙碌的康复师、营养师:“哪有什么魔法,是奶奶自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加上咱们团队的“组合拳”罢了。”
出院那天,孟奶奶特意穿了件大红色外套,说是“讨个喜庆”。她执意不要轮椅,在子女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出住院部大楼,阳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挺拔得不像刚经历过大手术的老人。

暖心时刻
接过锦旗时,“除病痛医术高超,保健康医德高尚”这十六个字烫得人心头发热。望着孟奶奶远去的背影,我心底的反思愈发清晰:医学不仅是冰冷的手术刀与检验单,更是让枯萎生命重焕生机的温度。那些皱纹里,既能盛满岁月的风霜,也能装满阳光与希望;看似脆弱的生命,往往在爱与信任的滋养下,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后来每次孟奶奶的女儿来门诊复诊、开药,说起“老太太能吃能喝能睡,还能去公园遛弯逗小孩”。我都会想起初见时那个蜷缩的身影——这中间的距离,竟是“从放弃生命到热爱生命”的跨越。
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总在耳边回响“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与患者同行的路上,我渐渐懂得:“治愈”的概率或许有限,但“帮助”与“安慰”的力量无穷。而且我们给予的是帮助,得到的却是心灵的成长。医生的成长从来不是年龄的累加,而是在每一次握住患者双手的瞬间,读懂生命的重量。愿我们都能在精进技术的同时,永葆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温柔,让更多皱纹里盛满阳光,让更多生命在爱与专业的呵护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注:图片由AI生成
编辑 | 宣传中心

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医学科是专注于老年人群健康管理的综合性临床科室,秉承“全人关怀”理念,针对老年患者多病共存、功能衰退及复杂照护需求,提供集预防、诊疗、康复、长期照护于一体的个性化医疗服务。科室以延缓衰老、改善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致力于为老年患者提供科学、精准、温暖的医疗支持。
科室成立于2015年11月。共有医师8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现有护士12人。年门诊量在7000例左右。
特色服务:
多学科整合团队(MDT)模式:由老年科医师、临床药师、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医师及社工组成团队,针对复杂病例制定个体化方案,减少过度医疗风险。
老年综合评估(CGA):采用国际标准化评估工具,从疾病、躯体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支持等多维度全面分析患者状态,指导精准干预。
连续性照护体系: 涵盖“门诊-住院-社区”全链条服务,提供远程健康监测、长期护理指导,解决行动不便患者的复诊难题。
重点病种:老年肌少症
重点技术:老年营养筛查及评估
新技术新项目:超声引导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留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