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71岁老人胸椎骨折陷绝境,北京老年医院机器人精准“拆弹”助重生!

发布时间:2025-11-2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胸椎骨折合并重度骨质疏松及冠心病术后,71岁的孙女士在多重风险叠加下,一度面临“要么卧床煎熬,要么手术搏命”的绝境。近日,北京老年医院骨科马建华主任团队借助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准导航,成功为其实施微创椎体成形术,不仅将手术风险大幅降低,更让患者术后30分钟便摆脱剧痛,重获站立行走的能力,用科技与仁心创造了生命奇迹。

病例分享

七旬老人胸椎重创

基础病交织构成高危手术“禁区”

来自山东济南的孙女士,此前身体状况尚可,却因一次家中滑倒陷入人生低谷。“当时就感觉胸背像被重锤砸中,疼得根本动不了,连喘气都像刀割。”回忆起事发场景,孙女士仍心有余悸。

家人紧急将其送往北京某医院,影像学检查显示其胸椎骨折位置特殊且偏高,更棘手的是,71岁的她不仅患有重度骨质疏松,还曾接受过冠心病手术,综合评估后,医生明确表示手术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建议采取保守治疗。

然而,保守治疗并未缓解痛苦,剧烈疼痛如潮水般日夜侵袭,让孙女士彻夜难眠,精神状态日渐萎靡。“难道后半辈子真的要在床上度过了?”绝望的情绪笼罩着整个家庭。

辗转求医见曙光

多学科联合研判,定制“机器人微创方案”

绝望之际,孙女士的家人得知北京老年医院骨科在老年高难度骨折治疗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经验,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她辗转就医。骨科马建华主任亲自接诊,耐心倾听患者诉求,细致进行体格检查。

“别放弃,我们一定能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马建华主任严谨的态度和温和的话语,让濒临绝望的孙女士及其家人重新看到了希望。

孙女士的高龄、重度骨质疏松及冠心病术后病史,无疑让手术风险再添多重“砝码”。为确保治疗安全,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心内科专家全面评估患者心肺功能,麻醉科专家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康复科专家提前介入规划术后康复路径,骨科团队则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反复推演手术细节。经过多学科联合研判,最终排除手术禁忌,确定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这一精准微创方案。

机器人导航排雷区

3毫米微创术精准重塑脊梁

“老年复杂脊柱骨折就像‘雷区’,手术操作容不得半点偏差,而骨科手术机器人就是我们精准排爆的‘导航仪’。”马建华主任向家属解释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打消了家属的顾虑。

胸椎手术素来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传统胸椎手术骨水泥渗漏率很高,一旦骨水泥渗漏压迫神经,将导致患者永久瘫痪;而机器人的精准定位可将骨水泥渗漏风险明显降低。于是,医院引进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就成为此次手术的“核心战力”。

微信图片_2025-11-25_171118_460.jpg

手术中,马建华主任团队在机器人实时导航引导下,仅在患者背部开一处约3毫米的微孔,精准避开脊髓、神经等重要结构,顺利抵达病变椎体,随后缓慢注入骨水泥进行强化固定。整个手术过程出血不足5毫升,耗时较传统手术缩短30%,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的精准定位将骨水泥渗漏风险明显降低,为高龄患者筑起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术后半小时剧痛消失

患者锦旗致谢仁心团队,晚年生活重获新生

手术成功后,奇迹在术后30分钟便悄然发生。当护士协助孙女士从手术床转移至普通病床时,她惊喜地发现,困扰自己多日的胸背剧痛竟已消失无踪。“就像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都轻松了!”孙女士眼含热泪说道。术后不久,她便能自主进食、如厕,康复科团队量身定制的康复训练计划,更让她的身体恢复加速;术后第一天,孙女士已能在助行器辅助下缓步行走;出院当日,她更是精神矍铄,完全可以自主活动。

微信图片_2025-11-25_171120_269.jpg

为表达感激之情,孙女士家人特意制作了一面绣有“医术精湛接断骨,德艺双馨暖人心”的锦旗,郑重地送到马建华主任及骨科团队手中。“是你们不仅治好了我的骨头,更救回了我的晚年生活,这份恩情我们永远记在心里。”孙女士紧紧握住马建华主任的手,激动得几度哽咽。

此次手术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北京老年医院骨科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科室配备国际前沿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可实现术前精准规划、术中实时校准,让微创手术达到“庖丁解牛”般的精准度。同时,多学科协作模式更是科室的特色优势,骨科与心内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无缝联动,构建起从术前评估、术中保障到术后康复的全流程诊疗体系,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 

供稿 | 骨科 宣传中心

编辑 | 宣传中心

 骨科 

微信图片_2025-11-25_171123_483.jpg

北京老年医院骨科成立于2004年。2020年,骨科发展成熟,共有医师12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5名,博士1名、硕士9名。现有护士12人,其中主管护师5人。病区分为脊柱、关节、创伤三个专业组,以微创治疗老年骨科疾病为特色,床位数共计31张。年手术量800例左右。

重点病种:

老年脊柱骨折、老年关节病。

重点技术:

老年脊柱疾病的微创技术、老年关节疾病的微创技术。

新技术新项目:

侧卧位单侧弯角穿刺治疗老年脊柱骨折、关节镜结合单髁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25-11-25_171126_394.jpg

马建华

主任医师

北京老年医院骨科 主任

擅长:老年颈、肩、腰、腿痛及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等骨科疾病的中西医诊治。

社会任职: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基层健康教育与科普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抗衰老医学与主动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防痨协会骨结核专业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市海淀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学术成就: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及参与卫生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医管局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参编《健康大百科(老年篇)》《老年人就医指导》《老年医学临床实践技能进阶培训教程》等多部书籍。